今年是第46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博物館的力量:潛力與能力”,闡釋為“博物館有能力改變我們周圍的世界”。5月18日“5·18國際博物館”中國主會場活動開幕式以視頻聯線的方式在國家文物局、湖北省博物館舉行。
國際博協(ICOM)主席阿爾貝托·加蘭迪尼為中國主會場活動發來視頻祝賀,他對國際博物館協會與中國博物館界長期且成功的合作表示了充分肯定,并呼吁全球博物館在疫情背景下加強創新,為社會所有成員提供力量。
加蘭迪尼說:“疫情期間,博物館成為了創新的中樞。在特殊和困難的情況下,全球博物館迎難而上,進行了有益探索,在線上線下發展新的文化和傳播體驗,擴展和利用數字技術,跨越數字鴻溝,使博物館的可及性和吸引力增加。我想強調,博物館可以為社會所有成員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而教育和知識對于接受多樣性和促進相互理解至關重要。我們需要走進博物館,更好地了解我們的過去,了解我們今天是誰,并引導我們走向未來。”
近年來,我國博物館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當天表示,2021年,全國備案博物館數量穩步上升,文博活動精彩紛呈,進一步凝聚中國精神,滿足公眾需求。
“2021年,新增備案博物館395家,備案博物館總數達6183家,排名全球前列。5605家博物館實現免費開放,占比達90%以上。去年全國博物館共舉辦展覽3.6萬個,教育活動32.3萬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全國博物館仍接待觀眾7.79億人次。策劃推出3000余個線上展覽、1萬余場線上教育活動,網絡總瀏覽量超過41億人次。”
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中國博物館還加強國際合作,更好地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李群說:“我們通過舉辦國際博協藏品保護委員會第十九屆大會、進出境精品展覽、開展人員交流培訓、參與國際博物館治理等,有效提升了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每一件展品都承載了一段歷史,看著它們,仿佛帶著人們又回到了那個年代。
聲明:本網站部分的文章、圖片及材料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撤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