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紹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近兩年,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在全國各地進行地如火如荼。以武漢市為例,“十四五”期間,預計將完成1423個老舊小區(2000年底前建成)、約3600萬平方米的改造任務。
改造不但面臨范圍大、面積廣的問題,且涉及城市規劃、市政建設、公共服務、政府決策、民生環保、動態監測等各個城市系統與單位,對信息的獲取與整合提出了新的挑戰。而老舊建筑因年代久遠,很多項目竣工資料丟失或信息不全,也給改造工作的開展造成了很大困擾。
傳統的測量手段已經跟不上城市建設、更新的步伐。那么,如何通過快速的現場測量輕松獲取老舊小區的實際狀況,以較低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成本,幫助完成較大范圍的城市改建任務?
二、手持SLAM三維激光掃描測量方案
SLAM移動式三維激光掃描測量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測繪技術,可以密集地獲取目標對象數據點,實時、高精度、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優勢,為高效準確獲取城市空間信息提供了保證。
中觀三維掃描儀測量老舊小區(點擊看視頻)
針對改建的老舊小區,采用中觀RigelSLAM大空間手持激光3D掃描儀去現場做測量。RigelSLAM系列產品采用SLAM技術(即實時定位與建圖技術)、IMU慣導系統和自研實時算法,使得在各種未知環境中,無需GPS等GNSS定位,均可以輕松便捷地采集到準確而全面的數據。與常見測量方法相比,RigelSLAM可以很好地解決以下難點:
A、傳統地籍測量利用全站儀來采集碎步點數據,不但測量速度慢,且單點測量對實際情況的反映也差。
B、采用GPS RTK技術,在狹隘空間下可能會接受不到信號,導致無法測量。
C、常見的架站式三維激光掃描儀必須固定在某個地點進行測量,操作不靈活。
D、航空攝影測量則存在禁飛區及成果區分困難等問題。
方案實施流程
1、外業數據采集
備注:
A、掃描路徑可根據建筑分布靈活規劃,完成O型閉合可提高采集精度;
B、對于多棟建筑可分段采集,再將數據在后處理軟件中進行點云拼接;
C、測量不受光照條件或其他光線影響,可靈活選擇作業時間;
2、內業數據處理
備注:
RigelSLAM提供實時配準功能,從設備導出的數據無須點云配準,導出即用。
↑ 處理后點云數據(某小區示意)
BIM
↑ 建造基礎模型(獨棟建筑示意)
↑ 建筑立面圖(獨棟建筑示意)
↑ 建筑立面圖(單元建筑示意)
3、作業效率
【現場采集人員】1人
【現場采集時間】10min 即測完 7115 平方米老舊小區
【數據處理時間】10min 點云處理 + 6h 成果繪制
三、小結
RigelSLAM大空間手持激光3D掃描系統,便攜手持式、操作簡單,只需單人作業,從老舊小區中走過,即可連續自動、快速捕獲建筑物的高精度點云數據,極大地提高了測量效率。此外,采集的點云數據可導入CAD、3DS Max、Revit等多平臺,實現不同的利用目的。
RigelSLAM為老舊小區改造提供了數字化改建手段,可以幫助解決原有建筑信息不全、精準度低、改造進展緩慢、效果難以量化等問題。除老舊小區建筑立面的測量外RigelSLAM亦可廣泛應用于現代樓盤、城鎮房屋、農村地籍、古建筑等為城市的發展建設提供精準可交互的3D數據信息
聲明:本網站部分的文章、圖片及材料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撤刪,謝謝!